评论:

  • 羊悦欣 2小时前 :

    慕尼黑会议的细节很写实,但洗白张伯伦不可取 还有演希特勒的演员没选好

  • 濮阳怀梦 2小时前 :

    22.02.22.Putin大帝宣布承认乌克兰两个共和国。历史重演

  • 衷安双 7小时前 :

    中规中矩的二战“历史片”,聚焦了影视作品很少注意的慕尼黑会议,但是过分夸大了小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作用,甚至美化了张伯伦,导致中后段观感不佳

  • 路凝丝 2小时前 :

    电影感其实蛮弱的。抛下了很多战争引发的年轻人的思索和选择。

  • 李雁蓉 1小时前 :

    二战题材可以常拍常有,多多少少是因为“第三帝国”仍不时地借尸还魂。本片关于张伯伦及其他的“political reality”做出了不同于以往大多数电影的呈现。(顺嘴一句:这是什么原耽照进电影的人物关系)

  • 黄秀婉 1小时前 :

    我记得以前有本书,书名《希特勒的私人图书馆》,每天批阅如此多的公文函件,他至少具备高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阅读能力,至于张伯伦为什么热衷如此的和平,也许大概是民意使然。站在历史的片尾看历史容易自大,站在历史的片头看历史,总归是始料未及,因为事情不是一下败坏的,而终是一天天败坏下去的。

  • 甫菊月 5小时前 :

    已经算是对原著不错的改编了(跟两位主演赏心悦目的脸以及chemistry很有关系

  • 濡鹤 5小时前 :

    英国外交官不回家的原因找到了 心系德牧 (荞麦和三姐别搭了演完母子演夫妻这俩人真没啥cp感) 无论如何做出过努力而不是在等死,总会有希望,而不抱希望会更好。车内道别一场,美人流泪心痛!

  • 艾冰冰 0小时前 :

    虽然看似主角们做的是无用功,虽然最后的战争没有避免,但不做怎么能知道呢

  • 衅元武 4小时前 :

    影片首尾呼应,牛津英德同学两次别离都同抽一支烟,一次是毕业、一次是永别,最为深刻的桥段。在乱世之下保持清醒和良知的人永远是极少数,苏台德事件——英德帝国主义之间的丑恶交易被本片粉饰成了英国当政权贵为了争取和平不懈努力,最后的字幕更透露着大英帝国“政治正确”的无耻嘴脸。

  • 李景平 7小时前 :

    铁叔抢去一切风采,故事一般吧,没有非常好的紧张感。

  • 澹台云水 7小时前 :

    树欲静而风不止,山雨欲来风满楼!或许真如影片所表达的,张伯伦用自己的出丑替后来的丘吉尔争取到了几分胜算也一定。片中德国外交官的立场转变显得有些突兀,另外,“元首”的演员外形实在让人非常出戏。

  • 采美 6小时前 :

    节奏挺好,没啥大的戏剧冲突,但是也挺紧张。张伯伦是真伟大还是真担心,这个还两说

  • 莘千易 7小时前 :

    为了凸显两位年轻主演的伟光正,对张伯伦的刻画极为敷衍、毫不立体,至于紧张气氛和表演处理上也有些差,显得格外出戏和失真。

  • 瑶桐 2小时前 :

    1/5,这谍战拍的是来搞笑的吗?什么叫做毫无紧张感;这片子拍出来是为了洗白张伯伦吗?德国反对派那条线拍的真是有够烂~~~

  • 逸阳 8小时前 :

    22.02.22.Putin大帝宣布承认乌克兰两个共和国。历史重演

  • 褒佳惠 6小时前 :

    前面说为了争取和平可以付出一切代价,但是注意:肢解奥匈帝国的时候积极主动,轮到履行承诺保护捷克的时候,没什么一点代价而已。片尾说赢得了备战时间,难道德国没有获得备战时间么?捷克可是个发达的工业区啊,要枪有枪,要人有人,而且和苏不一样,苏是搞了反法同盟不成,这才通过结盟争取时间,它至少为了战胜对手是努力过了,即便如此苏德协定也是受人诟病的。英国一开始觉得自己赢不了,没问题,结盟去啊,封锁去啊,什么都不做还能说是争取了机会,逗呢

  • 钱佑运 1小时前 :

    尽管整部电影都围绕两个男主直接传递重要信息展开,但是看到之后还是觉得张伯伦才是绝对主角。

  • 阎雨竹 6小时前 :

    阻止不了,但是,,历史中的人物还是在挣扎.

  • 邴绮琴 5小时前 :

    好的导演能把虚构的故事拍的惊险而又精彩,国内很多导演能把真实的故事拍的枯燥乏味,除了喊口号还能干嘛,仗着人多随便一拍就能赚到钱,自己觉得整挺好呗,其实就是个屁!学学人家一个政治片能拍的毫无尿点!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