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义芳苓 3小时前 :

    看到一半以为是一部西部版的Call Me By Your Name,结果是西部同性版的Phantom Thread。用一种很克制的方式讲了一个很跌宕很有冲突的故事,导演太会了。

  • 凯辰 5小时前 :

    从凯莉·雷查德的《第一头牛》到简·坎皮恩的《犬之力》,作为构建美国神话的西部片迎来了新的变革,而完成此次变革的是女导演们。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曾彰显着无比鲜明的男性气质的西部片中被置入了同性元素,这其中蕴含着从兄弟之情(Bromance)到同性暧昧的微妙越界。当然,这并非是身份政治当道的年代里的一次反向改写,而是男同性恋情结其实就存在于父权制文化的裂隙之中。对所谓强硬的、粗野的…男性气质的认同,对所谓等而下之的、柔弱的女性气质的鄙夷,这种二元结构,本身就召唤着男性对男性的认同。可以说,每一个父权制之下的男性都是潜在的男同性恋。

  • 安皓 1小时前 :

    “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刀剑,救我的生命脱离犬类。”The power of the dog,是恶犬之力,是难以对抗的保守环境,是看似平静生活下叵测的人心。整部电影的剧情叙述上没有太大起伏,但却将每个人的力量暗含在故事中,无论是看似呆板的乔治、酗酒为生的罗斯,还是因性格被欺负的彼得,当然还有带着秘密度日的菲尔。每个人的力量在这片荒漠之地上相互纠缠,直到最后那场无声却精准的暗杀。因为爱变成了冷漠严苛的牛仔,却也因为对爱走上了死亡的陷阱,在保守与暗流涌动的世界活着本就很难,愿你走后能寻得自由的灵魂。

  • 卿嘉美 9小时前 :

    也许所有的男性气质都是表演,只是一旦过度了就会暴露出全身上下的缺点。他望着群山的剪影,怀念古早与导师的温存;他蜷缩着宛如婴儿一般睡觉(这是最缺乏安全感的睡姿),弹奏着精细又伤感的歌;他用最明显的肮脏来彰显气质,用最简单的敌意来发泄内心深处早已发酵无数遍的愤怒——哪怕赢了也会更加愤怒。他的苦恼成为了彼此吞噬又养育彼此的永动机,最痛恨的偏偏又是自己。心中的绳子拉太紧了,就给了别人一刀封喉的机会,哪怕只是一只看似完全无害的小兔子,哪怕他已经打算(或许也是因为害怕,更有可能是因为心动,但更多是因为轻视)缓缓绽放内心,当防备开始卸下,一切早已前功尽弃。其余的部分,数线交织,只通过寥寥几笔白描就纤毫毕现,整体又没有显得混乱多余,这是导演功力的体现。葬礼那场戏,老母亲不发一语却似千言,真的好厉害。

  • 旷思松 9小时前 :

    A damaged person will eventually be destroyed by the world. It’s he versus the world. Phil lived in the past and lived in the memory. But life goes on, so either the world destroys him or he keeps attacking everyone to maintain his balance. Once he shows vulnerability, he can not immune to the harm, cause he is so lonely, lonely to death.

  • 嵇冬易 3小时前 :

    Campion 的手法好细腻,确实很适合呈现隐忍的感觉(但也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12年拍一部的节奏太爽了!

  • 公星腾 1小时前 :

    抛开小说原著独立来看,《犬之力》整体的镜头语言非常克制,导演简·坎皮恩用尽可能内敛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西部的荒原又一次成为了一种叙事语境,在这个广袤而又封闭的世界之中,人们的行为动机似乎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了。性压抑成为暗流之下缓缓涌动的源头,在极度平缓极具耐心的故事之下,《犬之力》以高明的做减法的方式,留给了观众一片模糊和暧昧的地带。

  • 恭星光 2小时前 :

    父权社会压迫下的情感和精神扭曲,无边的孤独淹没在了茫茫的群山之中

  • 旗卿月 6小时前 :

    菲尔干扰罗斯练琴那段挺有巧思的,拍出了无形之中巨大的压迫感。别的场景没太大印象了,感觉是一个很无趣的模范生写的八股文。几个主要角色都很扁平,我感觉导演太着重表达情绪了,但又没能让情绪以角色为根底生发出来。所以给人感觉所有情绪都是飘的,对我而言没什么感染力。

  • 支映秋 6小时前 :

    一部控制力杰出的电影,和《钢琴教师》构成对女性与男性欲望与权力世界探讨的两部曲或拱形建筑的两端。表面上看是有惊无险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彼得的母亲罗斯和她前夫的兄弟菲尔之间。菲尔嫉妒弟媳妇在家庭中的位置,弟媳妇则嫌弃菲尔的粗鲁,就像野蛮人一样(埋怨他上桌吃饭前不洗干净)。但是在谜底揭开的时候,我们发现最汹涌的冲突或情感张力是被掩护在表层之下的,是在菲尔和他的侄子彼得之间。在影片结尾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解释,只是援引法医学的术语,说他很大可能不是死于炭蛆病。那么他可能是被彼得谋杀的。就像菲尔和他的“导师”布朗科·亨利的关系,二人也是师徒,年龄之间的差就像菲尔今天和彼得之间的年龄差,但是在一次夜晚肌肤相亲的意外之后,布朗科·亨利意外逝世。

  • 卷彬郁 2小时前 :

    影片平整波澜不惊,需要有耐心,才能看完的,不建议分次看。

  • 施琴雪 6小时前 :

    整体观感不错,故事结构紧凑耐看,喜欢这部片子的音乐设计。反杀的结局真的挺猝然,看不太懂,但还是感觉到一种雄性特质(男性的、蛮荒野性的)的消逝。

  • 克楠 2小时前 :

    完美诠释了在氛围,情绪,美学全都饱满的情况下,讲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是什么效果。

  • 休鸿 2小时前 :

    前一个小时节奏缓慢,后一个小时渐入佳境,结局细想之下寒毛直竖,后劲很大。阳刚和性取向无关,就如纤弱与善良无关;外表成为伪装的盔甲,卸下之后有温柔、有孤独、有怯懦的软肋,也有不见边际的恶犬之力。

  • 佛雅丹 4小时前 :

    8.2/10 #NYFF 本质上并不差,语焉不详其实无可指摘,最有魅力的莫过于这般莫名的张力,是幽冥的配乐与模糊的文本的共谋。时间线上的节奏的确模糊,章节的叙事也在前半段显得过缓,造成了“进入”影片的阻碍,但后半段便有柳暗花明之感。关于身份与性别上的波动与不定使得人物的本体失效,只是试图挣脱一种结构中的身份(马夫,妻子,西部新贵,男青年等),并彼此拉扯(皮特显然成为一种可被塑造的身份,在萝丝和菲尔之间两难)。谈论爱是不恰的,更本质的是孤独与陪伴(逝去的和当下的),也正与西部的地景契合。手/肢体是另外一层触点:剪出花朵的手亦可以解剖动物,策马的手指亦可以弹奏弦琴,但是具体结构并不算明晰,未能形成如《菊石》中对“触摸”的解构。

  • 婷薇 5小时前 :

    犹豫了一下还是想给出五星高分,缓慢,压抑,极其克制的叙事方式,看完却有种被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切割不见血的阵阵刺痛。男性气质,阉割,孤单,抑郁症,隐秘的恋母情结,谋杀,表面看起来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一个令全家人都厌恶,退避三舍的人死了而已,就像山峦中的阴影,就算住在那里一生,很多人都不一定能看到就摆在面前的事实,阴影中有一个狂吠的狗。【立马去恶补原著】

  • 平槐 5小时前 :

    首先,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差点因为“”同性标签就错过的电影,我不反同也不恐同,但对目前席卷全球的各种正确,导致不管什么片都要往正确上靠一靠——比如黑命贵等,很反胃。//接下来感叹导演之水准,不管别人怎么看这部片,对我来说,我感觉到了古龙的意味,对,就是古龙——不是金庸。怎么说呢,就那种真正的狠角色,往往是看上去单薄的,不起眼的,不动声色一刀毙命的。而真正脆弱的,往往是看上去很凶残的。//我从来没喜欢过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但这部片,我觉得演得非常好。

  • 图门曼岚 4小时前 :

    一部控制力杰出的电影,和《钢琴教师》构成对女性与男性欲望与权力世界探讨的两部曲或拱形建筑的两端。表面上看是有惊无险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彼得的母亲罗斯和她前夫的兄弟菲尔之间。菲尔嫉妒弟媳妇在家庭中的位置,弟媳妇则嫌弃菲尔的粗鲁,就像野蛮人一样(埋怨他上桌吃饭前不洗干净)。但是在谜底揭开的时候,我们发现最汹涌的冲突或情感张力是被掩护在表层之下的,是在菲尔和他的侄子彼得之间。在影片结尾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解释,只是援引法医学的术语,说他很大可能不是死于炭蛆病。那么他可能是被彼得谋杀的。就像菲尔和他的“导师”布朗科·亨利的关系,二人也是师徒,年龄之间的差就像菲尔今天和彼得之间的年龄差,但是在一次夜晚肌肤相亲的意外之后,布朗科·亨利意外逝世。

  • 佟佳令雪 4小时前 :

    一个耶鲁大学古典文学优等生被效忠于母亲的“狗”儿子杀害的故事。最后五分钟之前都想给4,5星,还在期待一个好结局,没想到最后你妈是这样一个主题。本以为是关于相互拯救的故事,没想到是单方面杀害。

  • 力亦凝 0小时前 :

    整部电影几乎没有波澜的情绪,却又数度以试探的方式挑动着观者的神经。隐晦的观感,配合着电影里各种压抑的情绪,让观者跟着电影里的每一个人行走在情绪的边缘,跃跃欲试又欲言又止。每一组镜头都有自己独特的用意,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悲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