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柏林学派"德国新锐女导演玛丽亚·施佩特2007年的作品。
  今年 ,她的纪录片《巴赫曼先生和他的班组》荣获了2021年柏林电影节评审团奖银熊奖,获得了影迷的大面积关注,这部独树一帜的影片不仅是主竞赛单元唯一的一部纪录片,也是长度最长的一部,时长217分钟,是从200多小时的庞大素材中剪辑出来的。
  她的影片不乏对德国新移民的关注,而早在2007年的这部影片《麦当娜》中,其实就已经在关注这个话题,当然,《麦当娜》并不是纪录片,但同样很写实,描述了一个叫丽塔的德国女子,她从不承认自己的母亲。丽塔生育了六个孩子,并迫使母亲担任孙子孙女的母亲,糟了,怎么这么像前几天那个韩国的离奇故事?当然,这是文艺片,没那么多离奇情节。
  这部影片完全站在女性的视角来探讨德国社会话题。故事的开始,作为年轻的德国母亲,丽塔带着一个小婴儿独自去美国寻找生父,但生父早已有了自己的家人,并不想这个陌生人闯入,于是丽塔的美梦破碎。
  当故事转移到德国后,气氛变得更加阴沉,丽塔和母亲的矛盾冲突不断加大。丽塔的好几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父亲,她把这些孩子丢在母亲的家里,以便她可以和朋友出去。电影对人性心理的刻画太准了,似乎更想表明丽塔与她周围的世界脱节,而不是探究其背后的可能原因。这时,一位美国黑人士兵走入她的生活,并且容纳了丽塔和她的孩子们。
  在影片视觉呈现上,导演有意识地选择了单调和灰色,半纪录片式的方式,随着故事的进展,巧妙地为丽塔的新公寓装满了更多的家具和更多的装饰,更多的色彩体现。总体而言,这个女导演值得我们多加关注。
  柏林学派(德语:Berliner Schule)(法国《新观察家》杂志则用了“新新浪潮”(nouvelle nouvelle vague)这个词形容这些与众不同的德国青年导演作品)是指于19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期萌发的一个新的电影运动,被用来统称一系列在国外(尤其是法国)受到影评推崇的德国电影。柏林学派并没有明确的电影风格或规范,但是许多电影作品处理了人际与社会关系,并以含蓄的人物、情绪或场景的手法来记录当代德国社会的变迁。--乱耳飞舞字幕组

评论:

  • 旷颖初 9小时前 :

    大段大段的情绪表演差点让我弃片而去,而看到后面意识到这似乎是导演有意而为之——让观众成为情绪宣泄的对象。一旦接受了这个角色似乎也是一部有趣的电影呢。

  • 卫铮铮 7小时前 :

    kk怎么拿到提名的?这演技未免过于做作了。

  • 怡锦 1小时前 :

    若提到《闪灵》,那只能说是对库布里克的僵硬模仿,若不是早有一路下跌的评分和各路人马的差评,则可以力争年度最失望影片了。最遗憾之处必然是将一个本来甚有张力的人物和其背后牵扯的东西拍得虚浮、没来由、无层次——这现实中人与环境皆是如此地复杂且有趣,如何能接受艺术电影缺乏对真实的想象力呢?至于小K,在文本无力的背景下再卖力的演出也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同影片中那些奇怪的、意图明确的、令人抓狂的压在喉咙底的对白声共谋,谋杀我的耐心与好感。

  • 其怀寒 5小时前 :

    我是小k粉丝,不评价演技了,有滤镜。反正题材不喜欢,不迷王室。衣服都非常漂亮。

  • 刀迎波 2小时前 :

    5.8分左右。

  • 御永宁 5小时前 :

    主题先行,倾向明显,影响电影深度发展。太平时代个性追求优先还是居安思危责任第一?两种价值观的冲突并不能以自由的王妃冲破保守的王室的简单评判分出是非曲直的,也应仔细倾听电影中女王与那个侍从官员的立场么。

  • 尤代双 0小时前 :

    实际可以三星,但第一夫人珠玉在前,要扣一星。导演层面其实和第一夫人的套路几乎一样,区别在于剧本和女主的表演。剧本上难度其实更大,第一夫人有意外事件作为引领和引爆叙事的动机,也保留了一定的悬念,结构很像红白蓝的《蓝》,人物旅程比较清晰、可预见。本片则没有这样的动机,且人物是被困在原地没有动也不能动的,叙事肯定更难处理。剧本做了最大程度的努力,结尾破题也不错,可以算是及格。问题确实在女主身上。波特曼的表演和Jackie的角色也神经质和端着,但波特曼的度明显拿捏得更好。暮光女不仅有过度表演的问题,状态也不够松弛(表演状态和角色状态是可以分开的),再加上蹩脚的口音和模仿痕迹。这些细节最后造成了观感的天差地别,不得不说是表演决定成败的典型案例。

  • 尾骊蓉 4小时前 :

    戴安娜是精致牢笼里的囚鸟,斯宾塞才是她渴望的自由。ps:美术好评,有点韦斯安德森内味了。

  • 初岚 1小时前 :

    自己看了一下看不进去,找了小破站的40分钟解析看完了

  • 局凡双 9小时前 :

    6/10 说ks演技大爆发的有良心吗…?这种精分歇斯里底的表演看着真的好痛苦

  • 严宏峻 3小时前 :

    戴妃全程耸肩膀来证明她的压抑和痛苦?演员的表达有问题导演的出发点也有问题编剧的期待也有问题,难道黛安娜的悲剧最后落脚于带着孩子出去吃炸鸡就结束了?这一切未免太荒谬了。

  • 卫添裕 0小时前 :

    镜头一直怼着小k的脸,是怕观众看不出她糟糕的面部管理和演技吗。

  • 利念桃 1小时前 :

    妆发大约是全片最强亮点,小k表演不差,但从剧作而言,这个人物显得太单薄了,全程像一只脆弱的花瓶。

  • 岳暄莹 9小时前 :

    戴安娜王妃之分手的决心,几乎全程压抑和神经质,即便如此我K的演技还是得到了释放

  • 冠修真 8小时前 :

    年度观影:No 468

  • 捷靖柔 4小时前 :

    借題發揮的私人電影,可以叫史賓賽小姐的發瘋情事,可是我好共情,4.5顆星

  • 南宫梦竹 4小时前 :

    这些电影为什么还会有人看啊?这导演为什么还能继续拍啊?就非得从这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屁股里扣出点东西来告诉我们,其实他们有时拉的也跟我们一样是吗?也就别扯什么“女性主义”了,太心酸了。你现在把摄影机扛到英国大街上去拍同名同姓的“戴安娜”都比这要好。以后这种电影不用看,一星直接甩上。

  • 实子悦 8小时前 :

    6/10 说ks演技大爆发的有良心吗…?这种精分歇斯里底的表演看着真的好痛苦

  • 宰父融雪 6小时前 :

    被画框,建筑和线条禁锢住的王妃,被节奏性声响和配乐冲击的戴安娜,她每一次喘息和痛感的官能体验,都是以「斯宾塞」之名完成的自由出走。在身体感知如何回应空间桎梏的意义上与《闪灵》异曲同工,小K比想象的要好很多。最后说一下,并不太认同和Anne Boleyn的互文。

  • 以鸿羲 6小时前 :

    在库布里克般的对称图和推拉式的跟拍镜头下,构建出了某种仪式的牢笼和追踪逃亡的路径,视听上的双重压迫将电影的质感升格为了两小时的panic attack。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