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后采白 5小时前 :

    每一个个体意志,在群体意志面前,都显得如此渺小

  • 后诗翠 8小时前 :

    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以人为本,个体觉醒让人开始厌恶所谓宏大叙事,所谓顾大局

  • 宦浩浩 6小时前 :

    热泪盈眶,酸楚的眼泪。灾难之下,人道主义被国家机器拆分成冷冰冰的优先级,处在高优先级的人们——我们,在和平时期不费力地怜悯他人,这时候也紧抓着既得资源无暇他顾。when did our lives stop being worth the same?有几人能没有羞愧地正视这句话?

  • 日然 2小时前 :

    因为经历过疫情的各种魔幻,各种不同体制对人的管控~自己感受过于深刻,因此难以代入其中。

  • 屠雪绿 9小时前 :

    并没有过去多久,2020就已经带上厚重的历史感,全人类不忍回首但又必须正视的历史

  • 和沛山 0小时前 :

    我们需要电影 需要 电影 说完这句话 泪目。

  • 奕奇伟 0小时前 :

    这是对新冠病毒正确的打开方式,简陋的医疗物资几乎靠自己命硬工作,根本没有人会来,只能等死,没有急救车,而这些人连成为一个数字的资格都没有,就这么被关起来按上钉子敲敲打打封印起来,仅仅3个月死了将近4w9,而且大多数来自更需要被看护的护理院,记得新冠在年前有个女孩,妈妈发烧送到急救中心,去世后直接被一辆车拖走,女孩追着载有母亲遗体的车追着奔跑厮喊拍打着车门,妈妈只是感冒了,不要带走我的妈妈,ZGYS在拍点什么,还没当时直播火神山和雷神山感人

  • 哈恨桃 9小时前 :

    很多观众会把这部影片和《中国医生》做比较。对《中国医生》差评的较多,这也是意料之内的。首先,这两部影片呈现形式上不能说对与错,只是国家意识形态不同。影片中的国家(或者说该影片)强调的是个人在灾害面前的反应,国家中的个体与政府有种“对抗”的关系。而《中国医生》是以国家层面宏观叙事了。直观的感受是影片《援助》完整讲了一个故事,《中国医生》像一些琐碎的情节拼凑而成。《中国医生》的制片人和导演肯定明白这部影片的水平,但在当下,只能那么拍。

  • 局辰宇 2小时前 :

    只有某地喜欢宏大叙事,灾难面前只有弱小又顽强的个体

  • 东郭海凡 3小时前 :

    绝望的午夜这场戏朱迪·科默演得真好,只是结局的出逃有点突然... 三星半

  • 凭山雁 9小时前 :

    国外电影敢拍吗?这片子也就还好。似乎人文主义是绝大多数艺术家的追求,但是艺术家的这点人文关怀和政治体制比起来多少有点可悲。一股使劲的绝望从25分钟开始到最后的失控都是令人无法欣赏的。如果把他和什么国内的垃圾比没必要,但是放在电影领域,真的一般。

  • 寅锋 5小时前 :

    仅凭口音,Josie Comer 就可以演什么像什么。

  • 卫家欣 3小时前 :

    疫情之下的老人护理院,上演了21世纪的“飞越疯人院”。这里住满了被政府和医疗系统抛弃的耄耋老人,也有因早发阿尔茨海默而丧失工作能力的中年人,在死神的镰刀下一个一个被收割。弃老成为整个社会心照不宣的不可承受之罪,也成为一些人痛彻心扉、至今还在淌血的伤痕。这再一次提醒了我们,在国境线之外,新冠对人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 封安安 4小时前 :

    拒绝煽情,不需要宏大的叙事,只需要简单真实的讲述这件事 中间一段长镜头很窒息,朱迪演得仿若真实体验

  • 卓辰宇 1小时前 :

    “It's not my department” 每个人都在说这句话。

  • 宗政冷菱 6小时前 :

    朱迪科默今年奉献了两部非常精彩的表演,灾难来临最先受难的永远都是弱势群体

  • 孔惜珊 5小时前 :

    上海解封了。Is it getting better or just stay the same?

  • 兰茂典 3小时前 :

    和托尼的情感戏画蛇添足。女朋友好漂亮,演得好好。

  • 方飞语 5小时前 :

    B 以小见大,以疫情中的资源分配问题,点出整个英国社会所面临的现状。ps.想起加拿大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看到,CBC报道一家养老院,老人们因集体感染去世多天,无人收尸,现实未免也太残酷,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 劳俊明 5小时前 :

    不是想泼冷水,但是这是今年看到的最令我震撼的疫情角度的影片,疫情当下,此片无关爱情,关于依赖,关于责任。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