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交响号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记录片 印度 2004

导演: 段奕宏   

评论:

  • 虎天骄 0小时前 :

    后崩盘时代,零工经济,被迫游牧。也与美国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文化进行对话,但与他们不同的是,那些中产阶级的孩子们是在模仿贫穷,而本片里的关键是“had to”,不得不离开,不得不上路。这不是“在路上”,而是迫于生计,可与《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结尾的卡车上路对话。从冬至冬,一年时间,周而复始,重回亚马逊打工,女主角拒绝了一切外力的帮助,她是“无法停下脚步的人”,导演依然进行了有限度的审美诗化。非职业演员表演出色。

  • 禽宜年 5小时前 :

    一场漫长的告别以回到原点作为结束…导演很文艺情怀地展现一群流浪人的孤独故事,MCD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独撑大局,配乐长镜头很出色…毫无波澜和高潮的文艺片,辛劳一生无福享乐,失去挚爱人生无望,一群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互相取暖,为孤独的灵魂披上暖心的棉袄…never say final goodbye…

  • 苍春岚 8小时前 :

    挺有圣丹斯气质的电影 非常贴合川普、次贷危机、被抛弃的边缘白人等等时代热门议题 还挺theAtlantic 影像语言我倒是挺喜欢的 诗化的neo-nomand 从更authentic、贴近其本意的视角去呈现 游牧民族本身有重自由、轻物质的特点 本片的方法让人感觉这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生活

  • 郭秋柏 9小时前 :

    非常喜欢,色调和镜头都太美了。有一种深沉的悲伤。

  • 章佳芝兰 8小时前 :

    与《海边的曼彻斯特》粘稠凝重的绝望不同的是,科恩嫂的这种悲伤是涓涓细流,在那不可见处悄悄流淌却又四处蔓延,无法干涸。就像平日里喜欢去到陌生的地方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一样,被孤独和悲伤缠绕着的眼眸似乎更容易捕捉到生活中的某些痕迹,只是无论是荒野、海浪,亦或是群星,都无法填补我们心口上的空洞。在除夕夜点燃一根烟花,边挥舞着边对着露营地的旅人喊着“新年快乐”,可是喊着喊着就哭了出来。无依之地,无你无家。

  • 晨凌 2小时前 :

    1,有纪录片风格。2,是疗愈电影。3,相当于美国版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渐渐揭开整个人或家庭的真实情况,暗中情感激荡,却不给你发泄的出口。4,是个公路电影。5,探讨了生死,和《一天》结尾部分一样,还是疗愈。6,貌似公路电影都是疗愈的。7,没有一个台词和画面是无用的,全部细节都是伏笔,在后半段一个个呈现。二刷的时候,一开始就会有2个感动点扑面而来,真的是细节控。8,缺点也是一样,太完美了,每一个坑都完美的填上了,甚至刻意而为之。谁会记得几个月前送你一个打火机的路人?9,《大佛普拉斯》并不需要交代的那么清楚,却依然震撼。留白其实也是一种完美。10,细节伏笔:全部细节都是在出现后才交代,让观众恍然大悟,犹如画卷,一步步揭开她完整的人生和性格特点,非常值得二刷。11,鲁多维科·伊诺第的钢琴曲作品。

  • 第学智 8小时前 :

    其实不单单诠释的是孤独,而是如何解脱,知道最后Fern都没有走出来,在没有他的世界我该如何活下去?唯有走在路上,孤独的找答案,找到答案的时候,也就是和自己和解的时候。

  • 毓雅容 8小时前 :

    像一首隽永悠长而意犹未尽的散文诗,关于旅途、也关于人生。

  • 碧采 3小时前 :

    奥丽芙·基特里奇的表演。美国西部风景真好。非有独特美学的纯电影,很大程度靠很多美景和摄影提升观感。就很美国。美国文化怎么总是有一种甜腻肤浅的乐观主义?是不是正如齐奥朗所说,深刻就是一种反自然的“病”?

  • 阳琪 0小时前 :

    But what if I am blind? What if I am so numb that could feeling nothing even pain? What if I am poor to death, to stink, to disability of movement? What if I know nothing about Shakespeare?

  • 缪童欣 8小时前 :

    过高期待让实际体验打折扣。支持亚裔女导演和女性主导影片,但感到全满贯奖项仍有政治正确的成分。奥斯卡一向喜欢的那种流畅的主旋律电影,看似内敛克制实际处处精心安排,受威尼斯宠爱也不意外。剧本主导型,并不算新鲜的社会失语群体刻画,承袭西部传统的公路片,各家前辈的影响痕迹,标准美式独立电影风格,让观影过程处处有déjà-vu感。更期待能有更加个人的表达。

  • 赵西华 7小时前 :

    绝大多数人从未离群,而那些离群的人,有的选择回归,有的选择继续上路。在路上,人、物、风景皆是过客,所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秉烛夜游处最有诗意。而诗意,就是最好的缅怀。

  • 释幻翠 5小时前 :

    颇有肯·洛奇风格,但并非影片内核,在前一大半部分都有些“不知所云”,如果想要把它套进任何一种明显的类型或议题。但一切又循环开始,逗留是为了证明逝去的曾经存在,但悖论的是无所依靠仿佛是存在的前提条件,如此纤弱又如此强韧。或许美中不足的是叙事风格过于飘逸,punctum并不太明显,但是情绪内核隐藏得很深。

  • 树虹影 2小时前 :

    房车是船舶,房子是陆地,在海面漂泊经久,已不能在陆地安睡。于路上修行,在人间流浪。不是抛弃一切上路,而是带上一切前行,父亲送的盘子,丈夫留的照片,车里装着岩石中间的那一点空气,赖以维生。见过悬崖百燕纷飞的盛景,念过与你白头不朽的诗篇,纵使生活在没有他的世界,只要在路上就不会诀别。

  • 柏云 8小时前 :

    1.整体基调更偏是枝裕和式的日式公路片,这倒是比较奇妙的结合,拿着日式的镜头拍美国的荒蛮之地,首先不要太带着矫情的心态去看吧,但最近一个很强的感受是,大多数人还比我更矫情;2.活着是为了讲述,为了离开的人,同类型题材一如海曼,情感总归是淡淡的,达不到海曼的那种痛如骨髓的切肤之痛,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生活与自然的边界迷糊,其实是西方的某种窗口,好几段重复上路的镜头,车尾像一个救护车,但我觉得这几段强调失去了意义,并没有在整片结构里起到心境变化之类的作用,主角要面对的,是无休止上路的话,对大家来说,打了好几拳没有打到肉挺难受。整体可以有7.6分,归结于,这种气质的片子,或许只有亚洲人能拿捏得住。

  • 苌以丹 9小时前 :

    画面、情感都非常细腻的一部电影,通过在路上行驶的镜头搭配音乐,表现人物不同的心境与际遇,人物与空旷环境的构图、面部特写、前后对比等,将孤寂的氛围营造的很好;整部电影就是女主在路上的所见所想,最后重归故地缅怀故人,是一段不折不扣的疗伤之旅;

  • 聂凝芙 7小时前 :

    7.1 穷山恶水短镜头,所有场景都快得可怕,剪辑彷如害了连贯动作恐惧症,大半部电影的镜头都像是过渡镜头,而且还要念诗秀台词……

  • 阳薇 5小时前 :

    片子不错 觉得女主真的是纠结了过去太久 无法move on 也无法接受其他人的好意 很可惜她并没有留在那个老头的家里…唯一不足的是 真的没啥剧情 看的无奈又纠结…我也想一直旅行 但是我要先存钱!lol ……推荐插曲:Oltremare by Ludovico Einaudi……不知道女导drama到底啥 不过恭喜获得金球最佳导演 但是感觉奥斯卡不会给她 从格莱美看 应该会给政治正确的作品

  • 疏慧俊 2小时前 :

    “那是织女星,不过她离我们有23光年,也就是说,你现在看到的星光来自1987年才到我们这。星体爆炸朝太空放射出等离子体和原子,有些落到地球上,滋养土壤,构成地貌,现在张开右手,望向星星,因为你们手上的一些原子就来自星星,千万年前爆炸中,它们落在地球上,如今到了你们手里。”

  • 芸雪 9小时前 :

    以极度小资的方式呈现无产阶级,和《骑士》一样,所谓“自然主义”的外壳下,包裹的依旧是一个程式化的故事,但这部要矛盾得多。如果真是想要替真正的游牧者发声,那就应该以他们为主角,而不是让他们成为背景,让来体验生活的奥斯卡影后逮着一个就来一段鲁豫有约(唯一与主角发展出浪漫关系的“男主角”也是职业演员);如果着重的是人物研究,那为何不多把视线从“站点”中挪开片刻,多拍一点“上路”的过程?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