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最近,在萨特的遗稿中发现了一部电影剧本手稿,这便是一九五八年由好莱坞的约翰·哈斯顿导演,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领衔主演,萨特编剧的二流电影《弗洛伊德》。值得庆幸的是,这部手稿没有因为电影的不成功而被萨特毁掉。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剧本进一步了解萨特对弗洛伊德的具体看法如何,特别是因为这部电影在上映时应萨特的要求没有打出他的编剧的名字,很多人还不知道是出自他老先生的手笔。
  萨特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是他写的呢?原来是这样的:一九五八年约翰·哈斯顿来找萨特,请他写一部《弗洛伊德》的电影脚本。萨特答应了,先写了一份长达九十五页打印好的提要出来。哈斯顿看了以后认为满意,请他继续写拍摄脚本。可是这个脚本太长,如果要照这个本子拍戏,恐怕要拍上七个小时的电影,一般没有受过严格的智力训练的观众,可就受不了了。第一稿没有通过,哈斯顿请他删改。可改出来的本子依然冗长。哈斯顿要他再改,萨特坚决不答应。最后,要开拍了,萨特无奈只好又改,只是要求在上映时不要打出他的名字。
  这不禁令人奇怪,为什么哈斯顿一开始要找萨特写弗洛伊德呢?他知道,萨特本人对于弗氏及其学说是出名的冷淡,并且根本不承认弗氏的无意识说,至少他认为这个提法不确。他曾提出过自己的一套所谓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用以补充和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错,萨特也曾写过几部剧本,这些剧本也搬上了银幕。但是,他写的剧本,一旦拍成电影就很可能是一大篇哲学演讲式的说教,使一般观众难以接受。然而,哈斯顿却偏要去找他,而他居然答应了。
  尽管萨特不喜欢弗洛伊德,但是,平心而论,这个电影剧本虽然没有吹捧弗氏,倒也不见得有十分的敌意。对两场主要的戏,萨特都花了笔墨和功夫。第一场戏讲的是弗洛伊德在他一生事业的前十年摸索精神分析的目的和治疗方法。这十年,弗氏制定了,或者说发现了自己的明确目标是要尽力摆脱他人的影响。萨特描述了正在探索前进道路的弗洛伊德是如何竭力摆脱西奥多·梅勒特、约瑟夫·布鲁诺和讨厌的威廉·弗里斯这些人对他的包围和粗暴干扰。尤其对弗里斯这个人,萨特把他说成是一个魔鬼,而众所周知,这些人都是弗洛伊德的朋友、同事,特别是弗里斯,更是他的亲密朋友。在第二场里,主要表现了一大群患歇斯底里症的女病人,她们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有的获得了痊愈。最后,弗洛伊德还是弗洛伊德,一个步入中年,深感孤独的人,一个没有神,没有父亲的存在主义英雄。总的来说,萨特笔下的弗洛伊德,不仅是一个具有同情心和科学头脑的医生,而且是一个因为不肯承认有弑父心理而深感苦恼的人。同时,弗氏对奥地利的反犹思潮也显得忧心忡忡。在另一方面,弗氏被描绘成一个非常严厉的人,萨特说他有时有点象斯大林。在诊所里,他随时准备为采取最残忍的治疗方法进行辩护,而用最后的成功来证明其善意的初衷。他对那些维也纳的中产阶级死硬派进行报复,揭他们的丑,这一点似乎也表明了萨特本人对法国资产阶,级的仇恨心理。
  上述这些,当然在拍电影时都被删掉了,所以这个剧本就更值得一读。目前这个剧本已被译成英文,其中收入了萨特写的第一稿全文和第二稿的部分场景。全剧分三幕,每组镜头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大师的自我创造,无疑,这也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精神分析的改造。对于弗氏的精神分析疗法无论是喜欢还是嘲笑,从来还没有人象萨特这样把它写成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剧本。

评论:

  • 回冰之 9小时前 :

    赢家也从未是他//

  • 宗政幻露 5小时前 :

    恭喜网飞拍出了一部美国版《辩护人》。我被感动,不是某种价值观又或者某种壮举,只是因为自己的懦弱。

  • 崔涵菱 9小时前 :

    当然,政治官司暗藏了许多猫腻,不仅仅是美国的陪审团制度就能左右,1960年代的反越游行,夹杂了美国底层阶级各色各样的人物表演。

  • 典开济 0小时前 :

    注定结局的政治审判,半百之后世界并没有变更好。

  • 休若星 6小时前 :

    能面对自己,拍出这种题材的影片就已经是一种自由自信让人羡慕

  • 妍沛 7小时前 :

    一场长达151天的审判,艾伦索金通过聚焦庭审过程的某些天将审判前的暴乱与庭审现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清晰地展示出那一段历史。编剧出身的艾伦索金在片中依然是金句频出,尤其是艾比霍夫曼作为证人出场的那场戏,让我热泪盈眶做了好几次深呼吸,释放了之前观影过程中的为他们感到不平的委屈。之前看了黑豹党的一个纪录片,看完本片后找了找,好像被我删掉了。

  • 信振 6小时前 :

    三星半 比预期好 开场很喜欢 导演功力比上次有进步 也可能因为庭审戏更适合索金式的快速对白 但人物并没有太立起来

  • 媛俊 8小时前 :

    瞧瞧人家的主旋律电影The whole worldis watching!

  • 克帛 8小时前 :

    也是上课看的,学生都不爱看。对于这段历史我也不了解,虽然有点感兴趣,有些点还是能看懂的,但是还是太晦涩了

  • 塔慧颖 7小时前 :

    建议收录入学生必看电影。剧本没得说,节奏和结构都很精美;点面结合,比如那个兄弟会意图强奸示威女生的点,我这个女性观众的注意力已经被点燃了。矛盾也安排得很妙,明线是政府,暗线是两个不同的左派。审判结尾不是很燃的反抗“fuck you”,而是最偏激的嬉皮士冷静的诉说着保守宗教的道理,以及回归本心地念失去生命的士兵名字,没有为了爽而流于表面,回归了做个人都能理解的“肯定个人价值和尊严”这一人道主义思想上,可惜保守观众早就被前面的表达赶走了,留下观影的只剩沮丧的进步派。片尾的字幕把五年牢狱说得很轻松,还是肯定了美国的体制。感觉主角们还是很幸运,因为他们从来都不会因为政府的轻蔑而自厌,认可他们价值的来源不会因为政府的轻蔑而消失,我觉得社会能做到这点就算踏入可以活的门槛了。

  • 伏元良 3小时前 :

    小小的法庭,完整描绘了整个社会的撕裂感,老法官代表了极其迂腐傲慢的美国官僚制度,年轻一辈繁多的面孔都让人振奋不已。

  • 兰茂典 1小时前 :

    我对政府的藐视,远没有它对我的藐视多。

  • 克彦 8小时前 :

    托马斯·杰斐逊:异议,才是爱国的最高形式。

  • 戎灵卉 4小时前 :

    密集喷薄的台词所带来的并不是语言的力量,反倒是凸显出一种沟通的无力感和无效化。话语中的理性再大声亦是听而不闻,偶尔嘀咕的情绪性再小声也会被准确捕捉,事实不再由话语的真伪决定,而取决于人数多少。语言不再是交流的介质,从权利变成了权力,变成了立场的工具。“黑场”的处理也由此生出了一种“说这么多也没用,索性不说了”的感觉,大家来拼口号跟行动吧,毕竟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一种公道自在人心的理想和信任。

  • 卫骋然 6小时前 :

    最后海姆的庭上讲话让我热泪盈眶,不多言语,放弃自己可以获得减刑的机会,向世界表明自己的立场,即使是作为对方律师也站起身来表达对于死者的尊重。回到影片本身,在我看来更像是政治权益的搏斗,而七君子就是政治下的牺牲品,就像海姆自己说的那样,选举才是第一位,剩下的民主,正义都要往后放放。也同样就像艾比在证人席上的回应,他对于这个制度,机关部门喜欢的不得了,可他痛恨的是那些在这些机关部门里的人。即使是愿意出席的钱司法部长也是如此,他不是真的为了能够解救这7个人的生命,免去牢狱之灾,而是为了给新上任的部长看看,我虽然退了,但我还有点底气,跟你对着干的底气,只不过这个案子给了一个契机罢了。

  • 不英彦 1小时前 :

    最后,我想看Borat大叔把小雀斑按在墙上酱酱酿酿,然后小雀斑疯狂挣扎(。)

  • 惠帛 5小时前 :

    Be rational, be spiritual, be devoted, be strong, be inclusive, be righteous, be a man-- u see, the world is watching!!!

  • 伯博延 8小时前 :

    导演的场景调度能力好强!前面半个小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看这个?后面越来越投入!节奏快,思路清晰!

  • 家薇 6小时前 :

    庭审过程中嬉皮士的机智比起精英学生毫不逊色 甚至像吃了可爱多

  • 卜初彤 9小时前 :

    托马斯·杰斐逊:异议,才是爱国的最高形式。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