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歌历史 高清

评分:
9.0 推荐

分类: 剧情片 2002

导演: 华纯

剧情介绍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集体创作并演出
  编 导 组:牛 畅 佟承杰 朱正本 张士燮 姚学诚 胡大德 谷 娣 孟兆祥
  导 演:华 纯
  摄 影:薛伯青
  录 音:郭大震
  化 妆:李洪泉
  美 工:刘竞生 张敦仁
  剪 辑:陈国强
  助理导演:张 一
  特技设计:佟翔天 马勋超
  特技摄影:钟 岳
  解 说:白景晟
  制片主任:江亚光
  主要演员:秦万檀 孟兆祥 罗棠因 罗棣因 宋世珍 鲁艺显 苏海玲 辛佩文 王金山 刘治普 张 毅 高国栋 李 光 陈小曼
  独 唱:马玉涛 (特邀) 秦万檀 潘天惠
  演 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 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合唱队合唱队
  演 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
  乐队 指 挥:王世儒
  曲目:
  01.国际歌
  02.工友农友闹革命
  03.西江月井岗山
  04.毛主席领兵上了山
  05.送郎当红军
  06.当兵就要当红军
  07.黄洋界
  08.八月桂花遍地开
  09.一杆红旗红遍天
  10.苏维埃歌
  11.告别老乡
  12.十送红军
  13.北上红军要出发
  14.盼红军回故乡
  15.红军不忘老故乡
  16.会天亮
  17.娄山关
  18.杯杯美酒送红军
  19.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20.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
  21.翻雪山
  22.越草地
  23.长征
  24.我们是铁红军
  25.松花江上
  26.勿忘九一八
  27.统一战线打东洋
  28.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29.义勇军进行曲
  30.八路军军歌
  31.大刀进行曲
  32.到敌人后方去
  33.新四军军歌
  34.我们在太行山上
  35.游击队之歌
  36.延安颂
  37.咱们领袖毛泽东
  38.南泥湾
  9.红旗满天漂
  40.东方红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经过 1960年,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同行的还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访朝期间,朝鲜方面为他们演出了一场名为《三千里江山》的大型歌舞.演出的气势非常宏大,其中,大多数曲目是由战争年代的歌舞改编加工而成的. 这场大型歌舞给罗、刘留下很深的印象.回国途中经过沈阳,沈阳军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招待晚会,演出了四首革命历史歌曲.刘亚楼看演出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想,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们根据地和解放区流传着一大批深受广大军民喜爱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在群众中很有影响,有的一直传唱至今.当时正赶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迫切需要用充满革命激情的文艺作品去教育人民、鼓舞人民.不久,刘亚楼在杭州开会,见到了空政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张双虎,刘亚楼对张双虎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战争,对中国革命历史懂得不多,应该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传统教育.前不久,沈阳军区唱了四首歌,你们空政文工团也应该唱几首.” 空政文工团经过研究,决定由总团副团长牛畅负责这项工作. 在组织创作人员讨论时,有人问道:“刘司令员怎么想起来让我们唱革命历史歌曲?”牛畅说:“听说在朝鲜访问时他看过一个大型歌舞.”这时舞蹈编剧佟承杰也说:“总政歌舞团去了,他们在朝鲜也看过这个大型歌舞.”于是,牛畅马上派人去总政歌舞团,要来了那场大型歌舞的中文节目单.节目单的总题目是:音乐舞蹈史诗《三千里江山》,内容既有歌也有舞,歌舞结合. 空政文工团的词作家张士燮仔细看了节目单后想起了一件事,他问牛畅:“我记得你在太行山时不是搞过一个大型活报剧吗?我看这个大型歌舞和你搞的那个活报剧差不多.” 之后,牛畅回忆了当年搞活报剧的一些情况,经过多次讨论,创作人员逐渐统一了思想.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创作一台以革命历史歌曲为主要内容的大型歌舞.
  1960年,空政文工团决定派张士燮、朱正本、姚学诚、陈杰等词曲作家,到江西搜集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并指定由张士燮担任文学编辑. 在罗霄山脉刚刚披上嫩绿新装的时节,张士燮等人来到井冈山.他们踏遍了吉安、永新、安福等县的山山水水.在茨坪敬老院一些老红军那里,他们了解反“围剿”斗争的情况. 井冈山远近闻名的“赖妈妈”赖秀发,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就爱唱歌,参加红军后又当上了宣传队员.张士燮等人找到她时,她的歌喉,还是像当年那样嘹亮动人,她激动地当场唱起了《送郎当红军》. 当时,张士燮等人在南昌正赶上了江西省民间文艺会演.吉安专区的代表演唱了一首《送红军》.这首歌的曲调非常口语化,纯粹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劳作和休息时哼唱出来的.唱词中掺杂了不少地方方言,加之旋律婉转优美,充分抒发了苏区群众送别红军时如泣如诉、欲言又止的真挚情感:“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飘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听到这歌声,张士燮等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拿起本子记下来并连夜整理,这就是至今大家非常熟悉的《十送红军》. 回到北京,张士燮等人又拜访了原总政治部主任谭政大将的夫人王长德.老人听说是征集革命历史歌曲,非常高兴,当时就唱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嗨,张灯又结彩呀嗨,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除了搜集和整理革命历史歌曲外,他们还把在1959年全军第2届文艺会演中的《葵花舞》、《飞夺泸定桥》和反映红军过草地的双人舞《艰苦岁月》进行了加工整理. 剧本成型后,空政文工团将它暂定名为《光辉的历程》,并将剧本送给了刘亚楼. 有一天,罗瑞卿从空政文工团的一位女演员那里了解到,他们正在排练一个300人的大型歌舞.那位女演员解释说:“听刘司令员说您和他在朝鲜看了一个大型歌舞,他回来后让我们搞的.”罗瑞卿说,“人家有3000人,你们才300人,我看你们别搞了!” 这事马上报告给了刘亚楼,刘亚楼听后生气地说:“我让你们唱历史歌曲,你们怎么搞了个大型歌舞?是谁让你们搞的?你们懂得什么是光辉的历程?” 这时,空政文工团的同志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议论,但大家还是憋着一股劲加班加点地排练着.
  1961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等几个主要报纸都刊登了《光辉的历程》即将公演的海报和消息. 当时,刘亚楼在长春,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马上给空军政治部主任王辉球打电话:“怎么又叫《光辉的历程》,还上了报纸了?” 王辉球主任在排练时连续看了一个星期,他认为这部作品绝对没有问题.但现在刘司令员追查下来了,也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他带着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去向刘亚楼作检讨. 刘亚楼说:“你们不要给我作检讨,你们去给罗总长作检讨吧,连罗总长的话你们也不听,你们向我检讨什么!” 从刘亚楼家里出来,大家沉默不语.这时牛畅说:“我们搞的实际上是个表演唱,我看改个名字,干脆就叫《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吧.”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于1961年8月1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首次演出,共在北京演出了8天,观众达2万多人,以后又进行了几场招待演出.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罗瑞卿等领导先后观看了演出. 对这部作品,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战争年代的那些老同志看后更是赞不绝口.首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剧照和曲谱,并发表评论,称之为“革命历史的颂歌”,“激动人心、亲切感人”、“受到了一次形象的革命传统教育”. 罗瑞卿看完演出后,上台和演员们合影留念,他对大家说:“你们乱给我讲嘛!什么歌舞,这明明是歌剧嘛!” 刘亚楼看完演出后高兴地说:“改得挺好嘛!我叫你们唱歌,你们举一反三,这样做就对了!有几个演员表演得很好.希望你们进一步加工修改.我们空军的全体常委请你们吃饭,祝贺演出成功.” 《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共9场16景,演唱了46首歌曲.其中包括《秋收暴动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会师歌》、《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南泥湾》等等.在艺术表现上,有合唱、有诗朗诵,有人物、有情节,有舞蹈、有演唱,每场都有主题并用朗诵词加以串联.当时在国内舞台上还没有“音乐舞蹈史诗”这一概念,究竟叫什么,在当时的首都文艺界曾引起了一番争论. 1962年5月26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三位元帅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政委吴法宪的陪同下,观看了演出. 应中共上海市委的邀请,空政文工团不久去了上海,在上海市人委大礼堂演出了《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演出历时一个多月,观众达7.2万多人.这一年,上海市的文艺工作者按照空政文工团的思路,创作出了一部规模更大的节目,定名为《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部作品对中国的歌舞表演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时间进入1964年,周恩来在看过空政文工团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上海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之后,便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创作一部以歌舞为主的大型文艺节目,向1964年国庆节献礼.这样,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演便提上了国务院的议事日程. 1964年6月,张士燮等人正在创作《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第二部,这时,他们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 《东方红》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文化部艺术局局长周巍峙担任,副组长是总政文化部副部长陈亚丁.领导小组成员还有时乐碕、胡国光、李伟等.下分文学组、音乐组、舞蹈组、舞美设计组.组长分别由魏风、乔羽、徐怀中、张士燮、任红举等同志担任. 1962年初,总政文化部副部长李伟对《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的名称提出修改意见,他认为,该剧以大合唱《东方红》和葵花舞作结尾,因此,名称最好定为《东方红》.李伟的这个建议很快就报给了周总理并最终得到批准.于是定名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划时代的艺术巨作,其创作队伍和演员的阵容都非常强大.演员以驻京各大文艺团体为主,同时抽调了南京军区、济南军区文工团等单位的演员,共3000多人,仅合唱队就有1000多人. 在《东方红》的序幕《葵花向太阳》后,共有8场,一直演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年,毛泽东主席看过以后,提出不要搞得那么长,演到新中国诞生就可以了.根据毛主席指示,删去了第七、第八两场.1965年,又将它拍成了彩色艺术片,共收入了序幕和一至六场.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在总结会上对空政文工团所付出的贡献和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一再提到,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在《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这两个歌舞的基础上创作排演出来的.

评论:

  • 局凡双 0小时前 :

    野猪好可爱啊哈哈哈。黄毛在这篇里更可爱。为了保护祢豆子被揍得好惨哈哈哈哈哈。然后其实还挺强的啊。

  • 卫思伟 4小时前 :

    鬼灭之刃的质量天地可鉴,剧本是所有影视作品的灵魂。感谢有这么好的作品。带给我的是一种感动。

  • 卫建辉 4小时前 :

    故事和质感比上一部提升了很多。在怀旧时代这样的电影真的看一部少一部

  • 孛怜雪 6小时前 :

    感觉这个系列已经有些苍白吃力略显疲态了,但这是满洲里在第四次解封后我看的第一部电影,翻遍了“正在上映”列表实在是没有更有吸引力的选项了。但看着最后滚动的字幕条,看着那么多人的努力和心血还是想高呼,电影真棒!能看电影真好!电影万岁!

  • 巫晨璐 8小时前 :

    默默一个人在影院里看完,默默泪目,默默微笑,真高兴看到这样美满幸福的结局。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啊。

  • 戢又琴 2小时前 :

    在万达影院和我姐用两张票的价格包场了嘿嘿!!以及,好美的唐顿,好美的结局🤧🤧ps:应该没有下一场了吧

  • 巴暄嫣 0小时前 :

    默片时代结束,有声电影开始。历史总是要往前走的,只有唐顿庄园永远年轻。

  • 农彬郁 5小时前 :

    唐顿庄园就是那种听篇头曲就能激动起来的故事。从开篇的婚礼到临近结束时的葬礼,到最后迎来新生儿。从默片时代到有声电影。从贵族庄园到摄影基地。从英式庄园到法国南部的别墅。虽然我超爱这种贵族气质,但是大表姐也可以去做电影配音。哈,更何况每一个庄园参与者都有一份温暖的感情。一切的一切,都好感动、好暖、好喜欢。

  • 北静婉 4小时前 :

    是最多情的一集了,没想到英伦庄园里人人心中都有一段浪漫故事。浓浓的时代氛围感,轻松自如的笔法勾勒新旧交替时的尴尬,默片转有声的拍摄场景令人如同搭乘时光机器,一窥划时代影像的诞生全程……全片最为人动容的不是时代的新老交替,而是老伯爵夫人Maggie Smith的那场谢幕演出,以及被删减的LGBT情节(饰演男主角的男演员与唐顿庄园的男仆本有段缘分,可惜大银幕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年轻时一段露水情缘,却让多情男人终身念念不忘,以至于要以南法海景别墅相赠(羡煞旁人),垂垂老矣的麦格教授深情款款回忆似水年华——无论经历了什么,开始我们大家都不喜欢,渐渐也都习惯了,而这就是生活。愿可爱的老奶奶健康长寿。

  • 夕尔容 2小时前 :

    完全没有电影的感觉,就是粉丝向剧场版,走马观花般给了一众角色个交代,倒看得确实有些感动。

  • 卫泓成 9小时前 :

    还是可以凑合看一下的。眼泪献给大小姐回忆马修的几句台词,他像童话故事里的王子一样英俊美好,但是他死了,在儿子出生的时候。🥲

  • 卓映菱 4小时前 :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内地上映版删减的6分钟。全世界的影视题材里,我们像一座孤岛~

  • 冷悦媛 9小时前 :

    我以为不会有了,但是Carson回归让我觉得第三部有戏

  • 慎鹏飞 7小时前 :

    最近可以说是中了《唐顿庄园》的毒,因为电影版第二部又上映了。这个华服霓裳的故事,又续写了。看完以后让人不胜唏嘘。如果将来还拍电视剧集版,奶奶的去世,会影响电视剧集的剧情走向吗?我还一度以为这就是整个故事的大结局。

  • 卫浩祈 3小时前 :

    每一次的开头都做好准备,但是老太太在众人环绕下安然离世的时候还是猝不及防红了眼眶。新生命的降临,新时代的接替,我们不断在和过去告别。

  • 仇德泽 5小时前 :

    情怀是好的,唐顿庄园的火炬也传了下去。但是唐顿庄园这种琐碎日常的故事还是更适合电视剧的节奏吧,用一部电影讲述还是有些仓促,太想把每个方向都讲好了,就很有可能每个方面都不细致。

  • 庾傲安 1小时前 :

    老太太的离世也是一个时代的🔚 优雅的毒舌老太太,是这剧里最喜欢的角色了!

  • 初中 7小时前 :

    完全没有电影的感觉,就是粉丝向剧场版,走马观花般给了一众角色个交代,倒看得确实有些感动。

  • 施琴雪 4小时前 :

    520一个人看这部片子是一种仪式感,也很奇妙。1. 在漫长的时间里,所有情爱怨仇都是浮云,“人来人往,克劳利家族永远都在”。2.老夫人的去世总让我担心现实中演员真的会去世,还有女王走了大概也是这样,然后更难受。老夫人这段浪漫经历又证明了,和不爱的人结婚对彼此都是多大的伤害。3.大小姐更像老夫人了,回忆起大表哥的神情意味深长让人神伤,而导演问那一句后她坚定回答“No”,让我肃然起敬。她靠在Carlson肩头恸哭,更让人心疼(Carlson真的慈爱)。4.大表哥的母亲对我而言更像一位楷模,很难形容失独后的她,可能会是未来的我自己吧。5.祝福大家都像Mosley一样事业爱情双丰收!

  • 孔惜珊 8小时前 :

    老爷瘦了,Mary老了,老太太走了,神奇的是二小姐居然还是那么美。从很多年前看唐家屯到现在这部可能是大结局的最后一集,真的是百感交集。编剧一直在致力于编织梦境以及把所有男男女女都凑成圆满的cp,不管外面多么腥风血雨,总有唐家屯在那里。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