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虢伟毅 7小时前 :

    这种镶嵌使得时代的阴影始终没有远去,却又不时让人遗忘或感到突兀。

  • 豆季同 7小时前 :

    前三分之一真的牛逼。文艺男青年的沉沦和魏玛共和国的堕落。

  • 辰腾 9小时前 :

    3.失业的法比安依旧内心善良招呼陌生流浪汉喝酒吃饭,依旧和女友感情深厚,令人心中温暖

  • 龙恨蕊 4小时前 :

    4.也许你对我有用,我有工作,你没有;我对你的爱越来越多,你对我的爱越来越少,我们好互补

  • 答芳馨 6小时前 :

    “同一辆火车载着所有人,时间在前行中流逝,我们向外看去,我们看着,我们看到同一辆火车在这所有人。前方距离无人知晓,邻座有人睡觉,有人哀叹,还有人喋喋不休,车站过了一个又一个,而火车仍在岁月中飞驰,奔向永不可及的目的地。”

  • 胡半双 9小时前 :

    镜头语言炫技有点多,当下看这部片还是有点应景的。

  • 美冰 6小时前 :

    一开始觉得色调有些问题,越看越觉得,这种现代感,不就是当下吗?才华横溢的理想家死于卑鄙玩笑,将鲜嫩可口的爱人献给50多岁的老头,往亲人落魄的口袋里偷偷塞钱。我会每天下午3点都在咖啡馆等你,如果你不明白,我们的过去就没有意义。在一场又一场热切盲目的呼喊中口不能言,淹死我的不是河水,而是那颗仍抱有幻想的心。

  • 由流如 7小时前 :

    前十分钟,节奏轻快,历史记录感明显,适当点评和心理分析有助于理解!

  • 褚子珍 2小时前 :

    6.不管怎样,生活是最有趣的工作

  • 贡德明 0小时前 :

    打标签的时候想了想,虽然从电影中看到太多,看甜蜜走向悲凉,看一群人走到没有人,看庆贺走调成哀悼,看浪漫走样成无望的守望。一桩桩一件件洋洋洒洒,但它们拼接起来的东西,大概只能也只需要用“人生”这个标签来总结。

  • 酒碧玉 7小时前 :

    三小时居然没觉得过分,就很厉害。影片把一战战败后的德国的混沌与挣扎,通过个体生活的无常,表现得淋漓精致。而法比安可以被看作是这混沌走向破碎中残存的良知,还在求助于理性和爱。可惜的是,德国那时已然失去了可供民众于文明中游弋的可能。如果电影没有另外加那些乱七八糟的镜头其实会干净利落得多,刻意的炫技在这个完整的故事里毫无必要。

  • 智芳洲 3小时前 :

    3.5 最直接的观后感是又重新点开了名为《巴比伦柏林》的文件夹

  • 橘梦 7小时前 :

    【4】被混乱无序的氛围所笼罩,穿梭在城市或悲伤之间,你我皆为所处时代的幽灵,但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部断代史。

  • 采琛 3小时前 :

    1931年的柏林街头,魏玛共和国正在走向消亡,大萧条时代即将到来,纳粹开始在街头崛起,文学博士囊中羞涩写小说度日,好友死于一个笑话,女友为演员梦而舍身,“学会游泳”成为最荒诞的预言。

  • 第海瑶 1小时前 :

    我放弃了一堆经典的三小时长片没看看了这个。。。虽然看不进去但感觉这电影挺吊的。但还是看得很累。。。

  • 舒怡 7小时前 :

    “大家都夸我,但那对我没什么用”。穿着法比安给买的裙子,每个下午三点钟怀着期望等他某天出现,此景瞬间穿越到《赎罪》,可惜这里永远也没有牵手了。

  • 梅馨 0小时前 :

    所有东西都死掉了,再过几年,在盟军的轰炸下,德累斯顿会成为废土,那些在河里游泳的孩子,法比安的父母,最终也都难逃一死

  • 昭怡 9小时前 :

    剧情不够精彩,因为没有boss。

  • 祭飞瑶 2小时前 :

    #VIFF40 一个tacky而chic的故事。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情节都那么predictable,但却被组织得跳出框架而充满灵气。这帧在讲述庞然大物般的历史笼罩下,对着情人一缕发丝的缠绵悱恻,渴求枕稳衾温,那帧就是友人的血渍溅满一墙的悲哀、绝望,轰轰然将人赶向边缘,无声或癫狂。导演似乎一点不遵从陈言务去的美德——但或许在影像里头它不那么重要——留下冷血、尖锐的纪录,甚至沉重,让那些轻快的时刻也难以令人放松。常常觉得像是电视剧的文本,可那些眼花缭乱却恰到好处的影像及其质感又反复自证是film materials(汤姆希林敬业!再多演一些!

  • 速永长 1小时前 :

    不太同意所谓「断层」的说法,前半段极现代的镜头语言用以完成对于现代性的批判,Found Footage的调用引导视点自由穿梭在历史的迷雾当中。后半段未曾颠覆铺设好的情绪,人物以现代的身份为前现代的羁绊招魂——生存、爱恋与自我认同,因而叙事也最终复归传统,以图呼应内心隐秘的稚拙。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